四川大学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服务和嵌入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大学生通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本学期与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联合开设了《典籍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通过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引领、品格塑造方面育人作用的目的。
2022年10月19日、20日晚上和22日全天,《典籍中国》的古籍实践课在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顺利开展,由古籍特藏中心李咏梅和丁伟两位老师负责,并带领中心全体人员完成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古籍雕版刷印体验和线装书制作三大部分,两个班共计约140位来自理、工、医学科背景的大一新生参加了实践课。
参观及刷版体验课于10月19日和20日晚上进行。同学们首先参观古籍展览、古籍阅览室、修复室和典籍陈列馆,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和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图书馆馆藏历史、古籍保护修复、馆藏珍贵典籍以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川大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李咏梅老师讲解古籍展览
许卫红老师讲解古籍修复知识
丁伟老师讲解典籍馆展览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文理馆报告厅参加生动有趣的古籍雕版刷印。魏涛老师首先介绍了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选取的三块雕版均与四川大学历史有关,接着演示了雕版刷印的步骤,并和其他老师一起指导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雕版刷印过程,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排队体验,现场气氛热烈。
魏涛老师展示雕版刷印作品
10月22日上午和下午,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在文理馆报告厅参加了线装书制作课程,许卫红为主讲老师,她从纸张的制作和选取开始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线装书制作的原理及其所体现出的古人智慧。在讲解过程中,许老师利用屏幕投影演示线装书制作的各个流程,并用严肃而不失幽默的语言介绍其间要点与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习掌握了线装书的制作要领。全体老师参与现场指导学生们制作线装书,在老师们耐心的指导下,每位同学都制作出了一本自己独一无二的线装书。
许卫红老师讲解线装书制作流程
张黎俐、宋桂梅、华礼娴和金彩虹等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线装书
师生合影留念
本次古籍实践课是图书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践课,也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规模的一次宣传推广现场活动。古籍作为精神和智慧的载体,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根源。本次《典籍中国》的古籍实践课虽已落下帷幕,但是同学们在参观和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的古籍之美、传统文化之魅力以及历史脉络却将久久植根于心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实践课使同学们深受巴蜀文化、川大文化、校训文化的熏陶,帮助同学们涵养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协同构建出有川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图/古籍特藏中心 靳静波
文/古籍特藏中心 周子璇 王飞朋
审改/李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