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图书馆
跳转到主要内容细雨霏霏,稠密的“针线”引我们穿越时空,再次品读鲁迅先生的作品。2022年10月28日19点,由四川大学图书馆和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型社团中华文化读书会联合举办的明远读书会第十四期在江安图书馆明远文库举行,30多位同学报名参加了读书活动。
1979年,原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选注并出版了《鲁迅小说选》,该书作为川大学人文献,被收藏在明远文库里。明远读书会已举办了《呐喊》和《彷徨》共读专场,本期读书会又将阅读书目锁定了《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先生从1922年至1935年创作的8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936年1月。其中《补天》等前三篇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后,当时,社会上封建复古浪潮喧嚣,军阀割据,时局动荡,鲁迅先生将继承“五四”的革命精神融入到创作中,而《理水》等后五篇则是先生在后来的白色恐怖中对黑暗统治的反抗。
活动现场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张晨旸播放了中华文化读书会精心准备的赞颂鲁迅的歌曲MV视频。对鲁迅先生的讴歌将同学们的目光牵引到鲁迅新编的故事。
本期主讲嘉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生李曼蓉分享了以“堪破枷锁,再造文明——《故事新编》何以‘新’”为主题的思考。
嘉宾主讲
李曼蓉首先以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稿为引子,从鲁迅对晋人“行散”、轻裘缓带、居丧无礼的考证中所透露的思维模式过渡到《故事新编》中的行文思维。《补天》一篇,借助女娲更高维度的视角分析出文明构建的原因——后人之述;《采薇》篇中,又发现了古代的孔乙己,道出信徒的悲哀;通过《理水》,提出“猛人”的异志者形象,以《补天》《墨子》等篇为佐,描绘出一种直面问题本身,不为外物影响的生命大飞扬的英雄状态。同样,李曼蓉也从细微处总结出多种哲思:《理水》中对禹的个人崇拜现象揭示出世俗为人划定“天花板”的高要求而忽略“底线”建设的不切实际以致诞生出的期伪现象;《铸剑》中黑衣人的无所求态度让我们重审关系中的主体边界,认识到寻找自我中的资格平等。
在之后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的以《故事新编》的总结为引剖析鲁迅先生,有的就单个细节分析,提出《铸剑》中先生杀死了过去的自己,也有个人思考的表达,提出道德是自律而非法律的观点……
分享交流
讨论分享中,大家不断打破曾经束缚自我的观点,不断创新,新见迭出。奈何时间匆匆,两个小时的分享不得不落幕,但大家对鲁迅作品的阅读热情却不会消退,因为“最是鲁迅应该读”(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语)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合影留念
文:中华文化读书会张晨旸 文献服务中心康莉蓉
图:中华文化读书会张晨旸 文献服务中心康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