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图书馆
跳转到主要内容2024年1月13日下午15:00,《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系列学术讲座,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学术讲座、四川大学博物馆思文名家讲坛第一讲在四川大学博物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顺利开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杰出教授霍巍是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讲座的主题为“法门寺地宫出土‘随求’与大唐西蜀印经”。本次讲座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兰利琼馆长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并对霍巍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
霍巍教授在本次讲座中,结合唐代崇佛迎骨的相关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法门寺的兴建、坍葺、考古发现等内容,又结合唐宋墓葬以及唐蜀印经等相关考古资料,着重介绍了对“随求”器物的考证以及文化研究,得出了“随求”为装有《大随求陀罗尼经》的臂钏或腭托等金属饰物的结论,并进一步作出宗教学阐释。霍巍教授指出,成都作为大量唐代印经的产地,不仅彰显了其在当时的文化传播源头之一的地位,而且还表明了其是唐代重要的宗教中心。同时,从成都地区印卖《大随求陀罗尼经》的作用和普及程度来看,佛教与中国传统方术、传统习俗在唐代已日趋融合,这是佛教中国化、民间信仰时代化的重要历史痕迹。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霍巍教授耐心为各位听众答疑解惑。讲座在热烈活泼的氛围中结束。
本次讲座让观众对雕版印刷产生的历史原因、宗教因素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成都作为雕版印刷术的策源地这一历史事实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丰富并深化了《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古籍展览的主题,对“古籍保护进校园”课程的展开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巴蜀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文/郑羽翔
图/樊伟 郑羽翔